锂离子电池隔膜关键性能测试方案
来源:米乐m6网页版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5-06-18 10:07:51
锂离子电池,由正负极片、电解液和隔膜组装而成,目前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电子科技类产品等领域。其中,隔膜是一种微孔结构薄膜,在隔离电池正负极的同时为锂离子在两极之间的往复传输提供通道,其安全性与锂电池的安全密不可分。理想的安全、高性能隔膜应具备优异的透气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隔膜的微孔结构为锂离子的流动提供了“天然的通道”,但其流动的通畅性亦受到隔膜厚度、孔径大小、孔径分布、孔隙率、孔曲折度以及涂覆改性工艺的综合影响。我们一般用“透气度”表征隔膜的透气性,间接反映锂离子透过隔膜的通畅性。
透气度测试,是一项借助透气性测试仪进行的简单快速试验。按照GB/T 36363-2018的要求,将有代表性的、平整无缺陷的隔膜材料裁切成大小适宜的3片样片,放入仪器测试腔的中心位置,设置压力等参数,仪器自动测定在1.21 kPa压力下隔膜样品的试验面积区域透过100 mL空气所需要的时间。测试采用C190H透气性测试仪,其测试范围可达30~1500 s/100mL,并支持s/100mL、um/(Pa·s)多单位显示,满足多种标准的要求。
相较于传统采用手动滑筒式气体体积测定方法的旧式仪器,Labthink新型C190H透气性测试仪采用“全自动气体体积测定法”,体积精度可达1%,空气流通量的控制更精准可靠。仪器采用“全自动高精度压力控制技术”,压力精度优于0.01kPa,并支持用户在0~2 kPa压力范围内自由设定。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将样品放入测试腔,仪器气动夹紧试样,三套独立的测试腔同时测试,在快速试验模式下,三腔总测试时间可缩短至1分钟。
在实际应用中,锂电池隔膜需要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来保障电池装配和使用安全。
其一、是足够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意味着隔膜拥有非常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能承受电池组装外力和电极表面的摩擦与压力。
根据GB/T 36363-2018规定要求,测试方法参照《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标准做:将隔膜样品按规定要求尺寸制取,夹持在智能电子拉力机试验机上下夹具中,夹具的初始距离保持(1005)mm,以25010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样品断裂后,仪器自动计算样品的拉伸强度值和断裂伸长率。
根据样品的方向以及拉伸工艺的不同,不一样的隔膜材料应符合规定标准要求。此项测试,尤其注意制备试样时避免褶皱、毛边等缺陷问题,这一因素将极大影响测试结果的精准度。
其二,为穿刺强度,即隔膜单位厚度的耐穿刺力值。相较拉伸强度,隔膜的耐穿刺性更具有实际意义。锂离子电池过冲时,正极过多的锂离子脱嵌运动到负极,但负极嵌入不及时,锂离子便以金属锂的形式沉积在负极表面,形成树枝状结晶——锂枝晶,极易刺穿隔膜发生短路。故优异的穿刺强度是锂电池隔膜重要的安全指标之一。
根据GB/T 36363-2018标准规定,穿刺强度试验借助智能电子拉力机试验机和配套穿刺夹具完成。隔膜样品裁切为尺寸适宜的样片,平展夹持在样品固定夹具中央,装配在拉力机上的穿刺针以10010 mm/min的速率对其进行穿刺。测后,按照GB/T 6672-2001的规定,测试穿刺孔周围四点的厚度并取平均值,按照公式计算穿刺强度。
以上隔膜力学性能测试均采用的是Labthink C610H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它具有优于0.5级的力值精度,用户通过选不一样量程的传感器,可获得出色的测试精准度和重复性。仪器创新性采用全球知(分隔)名品牌的伺服运行系统,搭配精密滚珠丝杠多轴定位技术,不仅运行平稳、定位准确,更带来无极调速、限位保护、过载保护、自动回位等多项便利功能。Labthink C610H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集成了拉伸、剥离、撕裂、热封、定伸抗拉、下压等专业独立的测试程序,方便用户一机实现多种试验项目。
隔膜的厚度与透气性、力学性能、耐热性等物理性能息息相关,当厚度均匀性较差时,将导致隔膜整体性能的不稳定。
根据GB/T 36363-2018标准规定,采用厚度偏差来表征隔膜的厚度均匀性。参照GB/T 6672-2001的要求,选用有代表性的、无折皱、缺陷、破损的隔膜样品,沿TD方向和MD方向等距离测试15个点的厚度值,计算平均值作为测试隔膜的厚度。
按照公式分别计算“厚度平均值偏差”、“厚度上偏差”和“厚度下偏差”,所测结果应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当前,Labthink已与新能源行业众多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科研院校携手,积极发挥在仪器研发制造和测试领域的经验优势,聚焦锂离子电池产业,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创新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全部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表网)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上一篇: 拉力试验机测试原理
- 下一篇: 深圳诚达科技获得便携式力学拉伸试验设备专利提高了试验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